生態養蝦活化在地產業 創育坊串聯返鄉青年創生共好

海口有限公司
海口有限公司

十年前,李富正與太太林映君回鄉生態養蝦而成立了「好蝦冏男社」。有感於故鄉雲林逐漸沒落、資源稀少,他希望鼓勵更多青年返鄉創業,四年前創立了「雲林海口在地青年創育坊」,以自身超過十年的創業經驗與資源,集結在地創業青年共同成長,振興在地產業並成為持續共創的新動力。

在地青年創育坊,協助雲林青年創業圓夢

「上一代靠水維生、以養殖起家,我們就是水養大的孩子,一直以來仰賴這片水源生存,因此對水有很深的情感。」十年前回到雲林口湖養蝦有成的李富正說,偏鄉一直以來較為沒落、資源也稀少,但現在因為有先進的科技與通訊軟體,透過這些工具不僅能深耕在地、還能放眼國際。他養殖的無毒蝦供不應求,甚至銷往美國,深受歡迎且經濟價值高,證明了在偏鄉也可以跟國際市場接軌。

李富正藉由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在地青年創育坊補助計畫」的協助,打造了一個在地青年的留返鄉諮詢站業—「雲林海口在地青年創育坊」,作為提供在地漁青或創業青年專的諮詢、辦理講座活動的場域,協助雲林在地創業圓夢。「我們透過創育坊把在地優良的廠商組織在一起,形成多樣性的套組,再透過組織戰讓大家共同成長。」李富正說,透過創新產品開發、網路平台優化、市集推廣、人才招募、異業合作等,重點協助在地青年及業者共同建立通路,用團體戰的方式行銷產品,讓人力缺乏的生產者可以專注生產。「雖然我們身在農村,但想法不會被農村所侷限,反而能成為未來在電商市場上很大的立基點。」

集結在地優良產品,帶領夥伴打團體戰做銷售

海口最近就推出了「酒肉朋友套組」,將多家在地優良產品整合為銷售套組,其中「月光下友善農場」的負責人郭慧蟬就是合作夥伴之一。八年前和先生也同樣在養蝦的郭慧蟬指出,當初因拜訪李富正的生態養蝦池而相識。過程中她發現李富正不僅人好、不藏私且很有想法,比如他會設計抽獎等各種活動來增加流量並行銷,串聯各自的粉專讓粉絲數增加,並共同探討如何實現雙贏,郭慧蟬也接受阿正的邀請加入了創育坊。

後來改種小麥的郭慧蟬說,小麥不僅可以磨麵粉、做麵條餅乾,還可以釀酒,她所生產的小麥白酒更曾獲得世界烈酒比賽金牌!她非常認同李富正提議推出產品套組的做法,透過夥伴們各自的產品聯合,讓大家一同進步。郭慧蟬認為,加入創育坊可獲得很多幫助,不僅可串聯大家的產品、設定集貨地點,再統一派車送貨到北部,解決了產品多次運送的問題。她還提到,創育坊與旅行社合作,早上帶團參觀位於麥寮的「月光下友善農場」,中午則轉到李富正的「好蝦囧男社」用餐,下午還可體驗生態蝦池,形成完美的異業結合。

「以往我在麥寮單打獨鬥,加入創育坊之後,不僅帶動了地方鄉鎮業者一起作伙行,增加彼此曝光的機會,也有助地方創新發展。」郭慧蟬補充到,李富正安排的課程讓她學到許多新技能,無形中提升了自己的專業能力,讓她覺得獲益頗多。此外,創育坊也曾輔導一位回鄉照顧生病父親的79年次年輕人,由於他先前有在咖啡店打工的經驗,回到故鄉雲林後在當地開了「堀仔咖啡」,一邊養殖魚塭、一邊斜槓經營咖啡店,增加了不少收入。

用十年經驗協助在地新創,一起發揮共創美好

李富正表示,參與在地青年創育坊計畫之前,他都著重在自己的本業上,直到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長官提供了一些方向與建議,他才意識到自己能夠為後進者提供經驗與意見。他很感謝這個計畫給了他很大的彈性,以及一路以來的陪伴,使他可以運用十年來的經驗,提供給剛回鄉或者是正在轉型、需要創新的產業一些建議與幫助,讓他們少走一些冤枉路。

面對 AI 科技應用、減碳、ESG等國際趨勢,正在規劃導入「先買後付」金融方式的李富正說,有了先買後付的機制後,就能透過AI自動管理、自動回覆、定位資訊等,利用物流將貨物派送到六都等地、再通知消費者取貨,用最省成本的方式去創造最大的效益;透過AI的自動回覆,包括養蝦技術、農村缺工等情況漸漸能獲得解決。此外他也創造出「順路」商機,利用返鄉的年輕人返回都市時順便攜帶貨物,節省運輸成本的同時也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在這樣的優勢下,我相信能陸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共創佳績,並抓住落地生根的契機!」

成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