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老後用不完的永續金流?
布建退休金流、全方位家庭理財,擁抱富足樂齡人生

作者/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整合傳播企劃
該如何掌握永續金流、富足退休?面對疫情變化、高通膨時代與長壽基因等風險,如何幫助客戶對抗通膨、尋求好標的以確保退休金投資報酬率、及善用投資工具避免資產縮水,成為中信銀行最大的挑戰。
隨著全球貿易戰火延燒、「疫」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不僅攪動全球經濟,顛覆許多企業主的布局,也意外改變了許多人的財務規劃。叱吒水泥運輸業多年的張老闆,在大陸打拼了20多年後,萌生退休意念,於是趁著這股鮭魚洄游的浪潮,將公司遷回臺灣,並決定提早退休。
化被動為主動,掌握退休自主權
中信銀行副總張志斌分享,他指出:「退休有兩種,一種是客戶的缺口都已補足了,只需透過降低未來的消費及生活需求,就可以提早退休;另一種則是被迫退休,客戶必須及早因應,才能掌握退休自主權。」
財張副總表示,以往大部分客戶的退休規劃偏向儲蓄、定存等方式,但這幾年大環境變化大,許多人的投資理財觀念也有所改變,以他服務的客群為例,軍公教退休族群和中小企業主的理財需求不同,風險屬性也不一樣。他說:「軍公教退休族群較在意保本,希望穩定配息,較喜歡債券或保險;中小企業主則較注重資金的流動性跟報酬率,願意承擔高風險。」
全方位家庭理財健診 讓人生更「晚」美
「不管是哪類族群的客戶,規劃的共通之處在於先洞察需求。」張副總提醒。到底退休金是要「自用」還是「他用」?「自用」即是退休規劃中自己要用的現金流、醫療及安養照護等,預先規劃未來可能面臨的狀況,做最妥善的配置,讓人生更「晚」美。「他用」則是傳承給子女、配偶或家族;不管是股權、資產都要順利傳承給下一代,並且要幫家人預留稅源。此外,退休後的現金流很重要,還要預留醫療照護的費用。
不過由於全球正面臨停滯性通膨,如何選對抗通膨的工具跟做好資產配置深具挑戰,因此,專家團隊提供「全方位家庭理財健診」系統,從退休準備、醫療保障、家庭責任、子女教育金、財富傳承、目標規劃等六大構面切入,依照人生各階段狀況,一層層為個人、家庭或家族有系統地盤點現狀、分析稅賦負擔,並由專家團隊共同分析保障缺口,提供最精準的理財建診報告書,打造完整的「活、留、存,財富金三角」,落實客戶世代富足的理財規劃。
以專家團隊為堅實後盾 用大數據解構變局
隨著客戶需求的複雜化,銀行的服務也不斷地進化。不光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面互動,中信銀行亦透過六大構面及大數據反饋給客戶,讓客戶看到自己的理財健檢報告,藉由科技化的理財工具,剖析並滿足客戶的需求。
在服務方面,先由理專和理財規劃師在前端深度挖掘出客戶的深層隱性需求,當精準釐清客戶需求後,結合專家團隊細緻的分工,就能提供真正能解決未來人生問題、滿足人生願望的規劃建議。不管是在投資、理財,「中信銀行帶給客戶的,不僅是人的溫度,也希望透過系統帶給客戶更理性的分析, 讓每個客戶都能獲得最好的服務。」張副總如是說。
專款專用 公益信託實現夢想藍圖
張副總表示:「我們的工作很像家醫科醫師,客戶有任何理財問題先找專家團隊諮詢,針對客戶提出的痛點,再幫忙『轉診』給其他專家,共同會診與解決。」
像手握大筆資產、股權、不動產回臺的張老闆,一開始與中信專家團隊接觸時,就曾表示:「我有很多的配息,夠了!」可是團隊透過全方位理財健診,盤點客戶對於自用和他用的想法後,更加確認該如何幫助他實踐夢想藍圖,「不只思考退休所需費用,更重要的是還想要回饋社會」,所以團隊也協助客戶規劃公益信託的服務,讓資金得以專款專用,傳遞愛與關懷。
中信銀行管理的公益信託案件截至2022年第三季共36件,為目前管理件數最多之信託業者,雖然公益信託的相關法令正在修改中,新申請成立案件較少,但中信銀行均秉持服務的熱忱,持續協助公益信託之運作,讓更多受益人能獲得公益信託善款之資助。
公益信託主要依公益的性質,區分為「社會福利(慈善)、教育(含體育)、宗教或其他類型」,主要由受託銀行協助客戶進行申請,客戶可以自己為公益信託命名,每年度主要由信託的諮詢委員建議捐款的對象及範圍或辦理公益活動,由受託銀行共同妥善執行信託資金的運作及捐助,特性是可使用信託本金及孳息,相較於財團法人基金會有不同的功能性及優點。
友善金融中信銀行普惠五大族群
此外,中信銀行多年來秉持服務全客群精神,持續精進樂齡指引、服務、設施、理財等四大友善面向,擴大對樂齡、身障、外籍、偏遠地區、小資等五大金融弱勢族群,提供更便利、更有溫度的的金融友善服務。
加入中信財富管理 LINE 官方帳號:https://page.line.me/mlp3568r,
可下載免費最新投資報告,即時接收最新優惠資訊。

掃碼加入中信財富管理LINE官方帳號,為您成就富足人生每一刻。